【南方日報】中國好醫(yī)生廖新學:梅州五華山區(qū)老百姓的親人

2020-09-23
“廖院長,中山醫(yī)的教授們這個月底會來嗎,?”9月中旬以來,,五華縣第五人民醫(yī)院(龍村衛(wèi)生院)的廖約周院長,幾乎每天都會接到當地群眾這樣的咨詢,,短短10天內已過百人咨詢,,而其中近一半人是盼望著2019年11月被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衛(wèi)健委評為“中國好醫(yī)生”榮譽稱號、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心內科教授廖新學的到來,。

廖新學把每一個患者都當作親人看待,,每一項必要的檢查都做得一絲不茍。圖為為住院患者檢查癥狀,。張炳鋒攝

??? 據廖約周介紹,,2017年8月以來,在廖新學的組織下,,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部分專家教授組團,,按約定每個月最后一周的周末,不辭勞苦來到五華縣第五人民醫(yī)院開展大型義診活動,,為山區(qū)老百姓帶去優(yōu)質的醫(yī)療服務,。此前,在廣東五華商會的資助下,,廖新學已經連續(xù)17年組織中山醫(yī)的專家教授們每年一次到五華縣開展大型義診活動。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,,到五華縣第五人民醫(yī)院每月一次的義診活動不得不“失約”,,但山區(qū)老百姓心中的期盼愈加強烈——他們不是親人,但勝似親人,。

秉承治病救人初心使命,,百名危急重癥患者重獲新生

說起廖新學,五華醫(yī)療衛(wèi)生界和當地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。和藹可親的笑容,、端莊整潔的衣著、低聲細語的講解,、耐心溫柔的勸導——這是一直以來他給患者,、家屬和學生們留下的印象。

廖新學,1990年6月中山醫(yī)科大學畢業(yè)后留院從事心內科醫(yī),、教,、研工作。在臨床一線30年,,秉承“技在于高更在于德”“術在于巧更在于仁”的理念,,以患者為中心,視病人如親人,,全身心投入到各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,,多年來用最短的時間制定最優(yōu)的醫(yī)療方案,追求患者“零死亡”,,使近百位心血管危急重癥患者重獲新生,,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及同行的充分認可。2019年11月,,被中央文明委和國家衛(wèi)健委評為“中國好醫(yī)生”,。

2019年11月,廖新學獲評中國好醫(yī)生,。張炳鋒攝

筆者常年跟蹤報道中山醫(yī)專家教授到五華開展的義診活動,,每場義診活動現場都能看到排隊等候的人群長龍和“心定了”的群眾,感受到他們對中山醫(yī)專家教授的信賴,。其中廖新學的診療區(qū)是義診現場的核心區(qū),,早已名聲在外的他被前來求診的患者及家屬圍得水泄不通?!懊總€月的義診大概有七八百人,,其中找廖教授的差不多有四分之一,至少160人以上,,加號是常有的事,。”廖約周回想起歷次義診時的情景時不禁感嘆說,,他已被廖新學的魅力所折服,。

但在廖新學看來,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,。他說,,患者就像是“落水者”,醫(yī)生是打撈“落水者”的人,,打撈“落水者”,、預防有人“落水”,是每位醫(yī)生的初心使命,,每次回到五華義診,,就是打撈“落水者”、幫忙扎牢防“落水”籬笆的過程。

廖新學回到五華開展義診,,送診到老鄉(xiāng)家中,。張炳鋒攝于2018年

說起“落水”,五華縣龍村鎮(zhèn)湖中村的鐘先生深有體會,。2018年8月,,經歷過一次劇烈胸痛送當地醫(yī)院緊急搶救的他,慕名找到在五華縣第五人民醫(yī)院義診的廖新學,,經檢查,,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,但鑒于當地的醫(yī)療條件還不成熟不能就地手術,。

“他跟我說,,只要我定好時間,隨時都可以到中山醫(yī)去找他做進一步的治療,?!辩娤壬貞浀溃粋€月后他順利住進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心內一科,,在廖新學的親自主持下,,順利完成了手術?!霸诹x診時就把病情摸清楚了,,也開了藥物調理,接下來的治療就非常順利了,?!辩娤壬a充道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,在他看來不僅縮短了治療周期,,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治療效果,還減輕了經濟負擔,。

廖新學回到五華開展義診,。張炳鋒攝于2018年

廖約周也簡單算了一筆賬:廖新學組織專家教授從2017年8月第一次到五華縣第五人民醫(yī)院義診起,累計接診人數大概2萬多人次,,通過現場義診,間接為需到省級三甲醫(yī)院就診的患者減少了經濟支出至少1000萬以上,。

仁心仁術規(guī)范診斷治療,,年均門診量超10000人次

“我還不想出院,我要等廖教授,,他說了可以出院我才出院,。”9月7日早上,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心內一科一病房里傳來患者甘叔和查房護士的一番對話,。原來,,家住梅州五華的甘叔因高血壓控制不穩(wěn)定,慕名前來尋找廖新學診療,,經治療后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達到出院標準,,但甘叔堅持耳聽為實,沒有聽到廖新學親口說,,他就跟護士犟起來了,。

“我爸就是要尋求心理安慰?!备适宓膬鹤雍髞碚f道,,還親自打電話問了廖教授,聽到他的明確醫(yī)囑后才同意辦理出院手續(xù),。

黃蔓是廖新學的助理,,像患者甘叔這樣的典型例子她早已司空見慣。她說,,整個病區(qū)住院患者一半以上都是慕名而來的,,都指名要廖新學親自診治。面對慕名而來的“粉絲”,,廖新學總不忍拒絕,,每次門診加號都至少60以上,年均門診量達1萬至1.5萬人次,。

?廖新學個人辦公室被前來求診的患者及家屬圍得水泄不通,。張炳鋒攝

9月15日,筆者作為一名患者家屬,,經過廖新學的辦公室,,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,辦公室里三層外三層圍滿前來求診的患者及其家屬,。在擠擠攘攘的人群中,,有的正在耐心地等著診查,有的拿著檢查報告來進一步咨詢,,有的剛從外地趕來還提著各樣生活用品要求加號,,他們幾乎都從外地慕名而來。撥開人群,,只見廖新學戴著聽診器,、問病史、量血壓,、寫病歷,,一絲不茍,,每一項都十分耐心細致。

“門診網上根本就掛不了號,,搶不了啊,。”一位從河源過來的患者家屬無奈地說,。他的一席話打消了筆者心中的疑慮,。

“每天都這樣,廖教授不出門診,,身邊也圍繞著求診的患者,。廖新學的博士研究生劉夢輝說,老師心地善良,,他從不拒絕患者的就診請求,,病友找他,總是有求必應,,盡力而為,。由于每天等候的患者太多,廖新學不得不在個人辦公室外走廊里另設兩排導診椅,,讓患者在等候期間可以得到簡短的歇息,。同時在走廊的墻壁上貼上前往廖新學辦公室的行走指引圖,在辦公室門口貼上出診時間安排表,,讓患者方便就診,。“既然那么多患者要來找教授,,又不能躲避不見,,干脆就做好指引吧?!币幻o士解釋說,。

廖新學回鄉(xiāng)義診時被圍得水泄不通,當地群眾迫不得已透過窗戶才能得到他的診療,。受訪者供圖

被患者圍得水泄不通的辦公室,,不正是廖新學回到五華開展義診的翻版現場嗎?而這也成為整個醫(yī)院的一大景觀,,也是詮釋融洽醫(yī)患關系的一道亮麗風景線,。

其實,這也是患者對廖新學信任和喜愛的一種表達方式,?!拔覀兌贾懒谓淌谑菫槲覀兓颊咧氲模撝委煹奈覀円欢ㄅ浜?,不用的治療項目他也絕對不會亂開,,來到了這里,我就把自己交給他,?!惫P者在陪護期間,常常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屬聊起廖新學,,在每一次的交談中,,總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廖新學的魅力散發(fā)在院區(qū)的每一個角落,鼓勵著院區(qū)的每一個病患,?!拔颐魈炀涂梢猿鲈毫耍涡聦W說我不用放心臟支架,,用藥物調理就行,。”9月8日,,患者張叔做完心血管造影后滿臉開心地走回病房,,迫不及待地和病友們分享著他的喜悅。

為了方便就診患者,,廖新學辦公室門口專門擺放了長椅,、貼上門診時間安排表。張炳鋒攝

“有良心的醫(yī)生,,絕不能給病人做不必做的檢查,、用不必要的藥物,確有必要才行手術治療,?!绷涡聦W總是這樣,把中山一院院訓“醫(yī)病醫(yī)身醫(yī)心,,救人救國救世”深深銘記于心,,做到規(guī)范診斷和治療。

鏈接一:廖新學簡介:

廖新學,,男,,醫(yī)學博士,主任醫(yī)師,,博士生導師,,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心血管醫(yī)學部黨總支書記、副主任,,心內一科主任,。獲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。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,、省級科研基金13項,,國內外專業(yè)雜志發(fā)表學術論文200余篇,,其中SCI論文40余篇,榮獲中國好醫(yī)生,、廣東好醫(yī)生,、廣東“好醫(yī)生好故事”仁心獎、中山大學“優(yōu)秀黨務工作者”,、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,、中山一院“醫(yī)德標兵”、首屆“最美黨員醫(yī)生”等榮譽,。

中山醫(yī)專家教授回五華義診現場,。張炳鋒攝

鏈接二:廖新學談好醫(yī)生

廖新學認為,好醫(yī)生首先要有仁心,,有同情心,,視病人為親人,為醫(yī)不要有雜念,。此外,,要有仁術,深厚的專業(yè)知識,,還要勤奮,,不怕苦,要有24小時待命的責任感,。同時要有耐心,,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,更重要的是,,遇到危重復雜的病人,,治療過程一絲不茍,注重細節(jié),。

【全媒體記者】汪思婷

【通訊員】張炳鋒


報道鏈接:https://static.nfapp.southcn.com/content/202009/22/c4073034.html?colID=10830&appversion=6901&firstColID=10830&date=MjRiZmZjZjItNTEwMy00NzA2LWFlNTktYTAwMzY3NDc5MTVl&layer=3

日期:2020-09-22